top of page
搜尋

武漢肺炎跟03年沙士完全不一樣,保險業再不會是高增長行業!





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使到市面上一片蕭條,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飲食業、零售業及旅遊業,誰不知倚重國內客戶的保險”國家隊”,同樣面臨滅頂之災。

當然很多同業都相繼去分析今次疫情對保險業的影響而作出評估,可是保險業內人仕看法一向偏頗,我從未聽過有保險業會自己唱衰自己行業,尤其是人壽保險(因為他們永遠想多些人入行幫他們跑數)

但事實歸事實,任何行業都會有不好的時候,這面對現實的態度反而是積極心態,不盲目樂觀才能更準確地審時度世。

疫情結束後存在報復性反彈現象?

有些分析認為2003年的疫情導致人流減少而經濟不景,對投保意欲必然大減,這是肯定的,但是2003疫情緩和後,因為危機感帶來的保險需求令到第四季業績大幅反彈,所以最終整個2003年的業績只下滑了3.7%。

到了2004年,壽險業務更加是報復式反彈,整年增長高達18.3%,自始保險業每年都有雙位數字的增長。

當然這童話式的劇情使到現在的保險業行內人仕心裏湧現著無限憧憬,可是這個情況不會在2021年發生。

首先,我是認同當疫情過後確實會帶來多一點的醫療保險需求,不過請問一份醫療保險一年保費多少? 過萬港幣保費的醫療險也算不錯了,就算因為害怕疫情而買張純人壽險,最多保費也是幾萬元。

但要多少張單才抵得住一份五萬美金的儲蓄人壽保單 (例如充裕未來或雋昇) ?

所以單單認為有災難就會產生保險的需求,這是過於簡單。不同災難跟保險有不同的關係,有災難不一定就會產生對保險的需求。就算保險需求增加也未必是整個行業都殷殷向榮。

我們要以2003作比較,就先以2003的背景作出客觀分析,才能認清楚2004反彈的基礎是什麼。

2003沙士後保險業反彈的背景:

1. 新增市場 - CEPA 創造了港險新市場

2003年時的香港,經歷過由1997金融風暴的影響導致5年的經濟衰退,沙士令到經濟到達谷底,那時國家有政策支持香港經濟發展,於是就加速了CEPA的落實。

CEPA是香港與內地更緊密經濟合作協議,CEPA落實後有兩個對保險業至關重要的動作。第一,是自由行,更寬鬆地容許國內人仕拿簽證到香港旅遊。第二,是允許國內人仕到香港買香港保險。

這意味著香港保險市場一下子增加了一塊很大的市場,單是廣東省就有過億人口,就算千份之一的人去買香港保險,這個市場都會急劇增加。

既然市場大了,客戶多了,自然生意就好了,這跟疫不疫情,有沒有因疫情增加了需求無關。

現實是由一個小魚塘換成一個大魚塘,客量大幅度增加。如果香港保險本身有競爭力,生意一定會向好。

2. 新增市場的創富增加 – 中國經濟起飛

2001年中國加入WTO, 國家變成了世界工廠,她的貨物更容易地出口到歐美,中國的經濟躍進就在此時開始。2001後中國開工廠,做外貿的都殷殷向榮,很多人從此發達,整個中國經濟發展處於最好時候,連年有雙位數字的經濟增長,所以在這個新市場的客人越來越有錢,對保險需求亦不斷增加。

3. 投保容易 – 國地人來港投保沒有阻力

首先是自由行帶動人流來港,很多人來購物順便買個保險,一舉兩得,非常方便,自由行還每年放寬,由原先一簽一行變成一簽多行。這使他們來香港猶如去別的國內城市沒有多大分別。

當時自由行的確對香港疲弱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香港人普遍歡迎他們,而在2008年前香港人在民調裏顯示對國家的認受性連年增加。

投保除了現金外,涮卡也是很普遍亦沒有太多限制。所以基本上當年的投保很容易,整個運作都很暢順,所以生意向上也很正常吧。

那麼我們再看看2020年的環璄跟2003年的有什麼不一樣

1. 市場萎縮

2003 年因為CEPA令到港險市場大增,但2020年還有CEPA嗎? 還有新的市場加入嗎? 就算完全不計算肺炎疫情和社運對於市場的影響,就是沒有新增市場這一點,就知道2020年跟2003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見將來我們看不見任何新市場的增加。

另外,如果把疫情及社運的對經濟的影響計算在內,就知道市場將會嚴重萎縮。

我們最樂觀可以看到疫情在這個月後放緩,回復通關,但人們的信心又多久才恢復呢? 香港保險真是有那麼大吸引力要客戶冒著風險來買單嗎?

反送中的社運,相信很多國內人很不滿,那種中港矛盾加深,他們會依舊願意跟以前一樣來港買單嗎?

2. 經濟崩潰客戶買單能力大減

無論疫情往後發展如何,相信大部份人一定會體會到疫情對經濟有多重大損害。停工幾個月,生產力沒有了,世界工廠出不了貨,就算以後可以復工,但是你又知道有多少外資會把產業搬離中國? 因為他們意識到全部產業在中國的風險。很高科技公司會搬回美國,台灣。甚至低端技術公司也會走,搬廠不是短期可以恢復的事,是一個長期趨勢。中國還是主要依靠工廠去賺錢,搬了廠就沒有貨物賣去別國賺錢了。可見將來並不會有很多人發達,反而是很多國內商人會破產、打工的會失業。

使有經濟能加來香港買保單的人大減。

3. 來港投保操作越見困難

疫情過後,可預見將來是防疫措施會增加,例如沒以前那麼容易簽證,加上健康申報,有病徵要隔離14日等等,都將會嚴重影響到港投保的方便程度。

而令投保最困難的是換外滙,中國經濟放緩,外滙不足,使到國家一定會嚴控外滙流出,所以以後大額保單會越來越難賣。

以前躺著也做到MDRT,團隊以爆炸式增長的美境已經不會再發生,能夠守得住這一兩年已是萬幸。我也在這行業,我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但如果真的要發生你也得面對現實。

我相信保險不是沒得做,但一定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更不會再像2004一樣,市場淘汰正在發生,保險不會完全沒有生意,只是餅更細,競爭更大,或許要思考的是你還想在這行業發展,還是要預備好去迎接更殘酷的競爭。

從好方面想,事情總有兩面,因為市場競爭會令產業升級,即是只有更有能力的人才能生存,使行業更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在2019年國內保單有所下跌,但反而本地保單有雙位數字提升,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世界永遠在轉,或許這是你放下以往對行業的迷思,認真想想前路的日子,日子難過,但不要氣餒,一起共勉吧。


#2020insurance #coronavirus


4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